疫情宅家总结

百年一遇的疫情同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深刻的影响了这个世界。而具体到这个博客,那便是本篇从德国半年旅记变成了宅家半年记。这应当是自我升入高中以来在家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科研

虽然困在家中,但科研还得继续做。毕竟理论和计算研究所受到的影响不像实验研究那样毁灭性的,只是辛苦了我们老师成天跑机房维护大机器。

原有工作清理

分子解离的工作,运全那边总算是交回去接收了,于是和我这边一起凑了个PRA的side by side;CO的事没心情弄,那就继续拖着;非厄密Floquet计算的改改框架改改标题也让过了。于是就有三篇文章发在了同一期的PRA上。

双电子分子程序

在单电子分子程序的基础上改出了一个双电子程序,平衡核间距的检验都通过了。想拿它加上一些BO近似的东西算一些电子-核耦合,然后发现程序在小核间距下会有一些很奇怪的行为,慢慢查bug吧。

光子数分辨的电离谱

在折腾审稿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实,末态波函数对载波相位作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光子数分辨的通道,兴奋一阵后却发现06年的一篇PRL就已经在结语中提到了这件事。不过好的一面是几乎没有什么后续的工作,而从这个视角出发又能使用量子的语言理解不少半经典的结果。

阅读

窝在家里相对用看书来打发时间的机会相对多了一些

物理学中的理论概念 - Malcolm Longair - 向守平 郑久仁 朱栋培 袁业飞 译

原书四分,翻译扣一分;物理内容在国内的通常教材中都存在,仅有值得称道的是部分物理史内容,以及关于近代天文技术的介绍

我是个怪圈 - 侯世达 - 修佳明 译

“我”, 意识, 灵魂, etc. 源自基于自我指涉结构的演生与涌现;演生和涌现已经成了近五十年来物理界的主流思潮,而将自我指涉提高到这么高的地位大概与侯世达他的GEB有关;当然,借助自我指涉,倒是给“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赋予了一个更有趣的诠释。

老北大的故事 - 陈平原

对前五十年的北大在人事文史方面的考据;多数已是旧事,但相较平日里耳传的校史更有实感;少数在当下仍有印迹,溯源后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无声的革命 - 梁晨 张浩 李兰 李中清

非常不错的一手史料。但文字内容在除去看图说话之外,存在着不少等价数据不同解释、关联当做因果、无直接证据强行说关联等等问题,阅读时需小心。

出行

珠三角周游

在国内疫情基本稳定然而返校依旧无望的情况下,跑珠三角给自己放了一周的风,花费两千出头。时下时停的暴雨、连绵不绝的小雨和藏在云后却依旧能伤皮肤的太阳让我对这一片的气候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乘船跨过广州湾花了一个小时,从头到尾港珠澳大小都是无尽的一条直线;广州的各个博物馆逛下来反倒是省博是最差劲的那个;而回附中一趟惊闻大兴土木之下一棵百年香樟已是濒死。

益阳周边

返校前两天,我妈把我拉带到了梅城为大姨妈祝寿,随后一帮人一起去罗溪瀑布。接着我就是凉水澡/空调/溹溪-流涕-发烧-退热,一波极限操作,赶在上火车前基本恢复状态。

其他

Quantum Field Theory in a Nutshell - 翻译

内容翻译完成,但校对依然不满意,不过这些交给编辑慢慢去折腾吧。

计算物理教材

给这学期老板的计算物理课编了几道题,似乎给小朋友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另外教材开始动笔了,是字面意义上的动笔了...

健身

在家呆久了家里人总会各种地方看不顺眼,身体素质是一个典型的方面。所以我妈又把从没去过健身房的我拖去练了两个多月。到目前为止,身上的肥肉基本没动,涨了近十斤肌肉。到学校后因为疫情防控,室内运动场所不开门,不知道这点肉是不是又要掉回去。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