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More is different -Anderson

评论

这次的暑期学校上,起码有三位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篇文章——More is different。这篇文章算是在致力于论证物理科学的层次结构上的一篇重要文章:应用基本层次里的东西,不能够直接去解释比其层次更高的东西里面的物理。亦即不论是哪个层次的物理都没有先天的优劣之分。据称这篇文章对凝聚态物理方面起到了极大解放思想的作用

叶沿林老师给我们举的例子是:夸克的强相互作用(QCD)——核力(强作用的剩余作用)——核与电子间的电磁作用——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离子键、氢键:

强相互作用在理论上已经描述的很不错,但三个夸克一屏蔽,谁也不知道剩下那点强作用作用在核子之间是怎么回事,核力还是得靠实验数据去测。电磁作用是非常清楚的一个东西,但是内部一屏蔽,作用到原子之外,还是拿化学键去描述比较妥当。就算是所谓的量子化学家,也不过是根据原来键的概念猜一些波函数用变分去解分子的不同能级。作用力的屏蔽效应,造就了各个层级结构。

除此之外,类似准粒子和统计性质的概念,也能算层级结构出现的原因(或现象?)

Anderson的这篇文章强调的是高层级的系统出现了更多的对称性破缺和有序性。

继续阅读

[转载]层子模型前后 ———关于声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案例分析

看到一篇感觉挺不错的的文章便转了过来。一是对这段历史了解更多一点,二来文章中提的几个观点用来反民科之类的挺不错的

“物理学家当然也怀着某种工作哲学(working philosophy)。……不过这也是从科学研究的经验学来的, 而很少来自哲学家的教导。”

“我们不需要哲学家指令如何将哲学论证用于科学史或者科学研究本身, 就像我们不再由科学家自己去确定科学发现如何运用在技术或者医学上那样。”

继续阅读